找到相关内容712篇,用时5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学--以《摩诃止观》、《觉意三昧》、《非行非坐三昧》为文献依据

    》,《大正藏》第一册。  (二)律典  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诵律》,《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安世高译,《大比丘三千威仪》,《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大正...正藏》第十六册。  安世高译,《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大正藏》第二册。  求那跋陀罗译,《楞伽》,《大正藏》第十六册。  求那跋陀罗译,《胜鬘师子...

    郭济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4558358.html
  • 鲁迅、尼采与佛教——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

    书籍的情况。仅《甲寅书帐》一项所记,鲁迅这一年买进的佛典书籍就不下八十种,其中包括了从《长》、《》等原始佛教经典直到唐代编撰的集中国佛教史上的各种议论辩驳于一体的《广弘明集》等许多珍本。他...还是受章太炎的影响。留学之初,鲁迅和当时大多数青年一样,醉心于科学和工业,认为国家振兴在此一举。在《中国地质略论》,他热情洋溢地写道“夫中国虽以弱著,吾侪固犹是中国之主人,结合大群起而兴业……工业...

    哈迎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5858487.html
  • 苏轼文学与佛家思想

    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 第四十七》)也就是说:一切现象法,必然是在同时或者异时的互相依存关系存在,亦即在某种关系和条件存在,没有任何一个现象是绝对的存在。“缘起性空”是宇宙万有...  苏轼文学与佛家思想  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杰出的思想家、文学艺术家,他的诗、词、文、书、画任何一项,都足以冠绝当时、泽被后世。金代赵秉文在《书〈达斋铭〉》这样评价:“东坡先生,人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858914.html
  • 浅谈文殊信仰在和谐社会进程的积极意义

    学习佛陀的仁王之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身为太子,对治理国家的方略有透彻的理解。佛陀心目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即自由民主的政治。根据《长》[10]的《转轮圣王修行》记载:轮王的...   佛在说:有四种缘能生诸法。而此四缘诸经论皆如是说。何等为四:谓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如是四缘生诸法,没有第五缘。   这是说宇宙万物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包括现象界的...

    释如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1059208.html
  • 唐代寺院结构及其运作

    ,收入《大正藏》卷二十四,页912-26。  2 《山右石刻丛编》,收入《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2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3 《》,收入《大正藏》卷一,页421-809。  ...,并多干预主持僧尼的任选。  唐代寺院运作的种种面向,为佛教与中国传统相互影响而成。僧团内律规范上下、长幼、师徒关系,主要受中国伦理传统影响,使唐代寺院建立类似世俗阶层关系,形同家族的僧团体制于焉而...

    林韵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2559343.html
  • 宗教佛学不该继承的遗产

    纪念伟大的哲学家爱德曼·胡塞尔》,载《哲学译丛》1963年第10期,52页。(2) 舍斯托夫《旷野呼告》,北京出版社,1991年,22页。(3) 《》卷60《箭喻经》。(4) 参阅《理性化及其他...成形的知识体系都不过是对这模式的某一局部的真充——因此人的信仰便在不假思索、不反省由它控制。  以自然科学的客观时间来证实价值领域的主观时间,以对象世界的客观真理来阐释信仰世界的先验真理,以佛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5859828.html
  • 人生佛教的经言祖语(1)

    ,如海水流。   彼如是求财,犹如蜂采花,长夜求钱财,当自受快乐。   出财莫令远,亦勿令普漫,不可以财与,凶暴及豪强。   《》卷三三《大品·善生经》   ”佛告婆罗门:有四祛,俗人...顺耳入心,可喜可爱,使他安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说。   《》卷三《伽蓝》   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实是法之阶,明第一明;实是解脱道,财第一财。   《正法念处经》卷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4259908.html
  •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

    思想认同与否的关键所在。 缘起论是佛教理论大厦的基石,没有缘起论也就没有佛教学说。《》指出:“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20] 缘起论之所以有此特殊的地位,是因为相比较印度的各宗各派,...》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第12页。[18]《大正藏》卷十六,第559页。[19] 法藏《起信论义记》,金陵刻经处本。[20]《》卷三十,《大正藏》第一卷,第476页。[21] 佛教“...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259917.html
  • 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

    附近的鹿野苑,向侍者憍陈如等五比丘首次宣说自己思悟出来的四谛、八正道的教义。此即“初转法轮”。《》卷56记述了这个事情。释迦说: 五比丘当知,有二边行,诸为道者所不当学;一曰著欲乐下贱业,...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其中大部分源自小乘,但大乘佛教用“菩萨道”的精神作了发挥,在《郁伽罗越问菩萨》、《十善业道经》以及《般若经》、《大智度论》、《华严经》,特别在中国佛教高僧的大量著作,都可以找到...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460071.html
  • 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1)

    昙摩难提(兜佉勒国人,前秦建元二十年(三八四)至长安)译出《》五十九卷;翌年,昙摩难提独力译出《增一》三十三卷。在此之前,鸠摩罗佛提(前秦译经家,西域人,晋武帝时来中国)已于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三八二)译出《四暮抄》二卷。  在此时期,史称“旧译”的译经大师三藏鸠摩罗什,他在晋安帝隆安五年(四○一),参与了汉文经典的翻译。他最初所译的是《仁王般若经》,继而翻译了《无量寿经》、《思益经...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160078.html